首页 佛教视频 央视大型佛教纪录片《千年菩提路》——拉卜楞寺

央视大型佛教纪录片《千年菩提路》——拉卜楞寺

这是第一部讲述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传承和发展的纪录片。那些历史上最经典的佛教圣地、那些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着我们的精彩瞬间,在这部纪录片里将一一呈现……

佛教自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于弥补儒学在人的终极关怀方面的欠缺之余,又与中国本土文化从不断碰撞融合,而至于生根发芽,最终成为支撑整个华夏民族的三大文化基石之一。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将深入中国大地乃至周边邻国的名山古刹,探寻历代高僧苦修弘法的悲行大愿,以历史和人文为审美取向, 避免教理教义的讲解及探究,以期梳理出一条中国佛教传承、发展2000年的历史脉络,还中国佛教原本清晰的形象。 其中有讲述《拉卜楞寺(上、下)》,距今三百年前,一位在西藏修行多年的僧人回到了甘南的故土。他期望在家乡修建一座寺院,一座“成佛永世栋梁的寺院”。显然,这座被称作“拉卜楞”的新建寺院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它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那样深厚的历史,也没有塔尔寺那样特殊的背景,更没有甘丹寺那样显赫的地位,何况它远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时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就像曾经的一座座寺院。

然而三百年过去了,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座经堂开始,如今,它拥有六大学院,几千名僧人,十一世班禅经师嘉样嘉措,七世贡唐经师华尔丹嘉措等众多高僧…它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挺立?这一切的背后又该有着怎样的动荡与沧桑?

 

拉卜楞寺(上):

 

《拉卜楞寺(上)》解说词

这里屹立着一座令人神往的佛学圣殿;这里是后起之地,却是当今最大的藏学府;这里远离拉萨,却是众多活佛首选的驻锡地;这里地处偏僻,连绵不绝的僧舍间却遍布着求学弘法的足迹-一这里就是拉卜楞寺。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源头,奔流了四百四十三公里,一路向东,却在这里突然转了一个近乎一百八十度的回头弯,被称为黄河第一弯。从黄河第一弯向北一百二十公里,一条黄河的支流大夏河正从拉卜楞寺的贡唐宝塔前流过。三百年间,伴随着流水的还有不绝于耳的诵经声。

2007年年初的一天,僧人们正在秋季讲经台前集体诵经。画面中这位年长的僧人,叫罗桑尼玛。从七岁步入佛门求学,再过一个月时间,他四十多年的精研苦修将得到检验。他将迎来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去参加一场名为多然巴的学位考试。

多然巴是藏传佛教格西学位的一种。格西学位,近似于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学博士学位,获得这一学位意味成为知识渊博的高僧,在藏传佛教界具有尊贵的地位。

多然巴考试是拉卜楞寺最高级别的学位考试,也是当今藏传佛教界公认的最严谨、严格的考试之一。

很多僧人耗费一生也难以接近目标,因为在数百位学识出众的僧人中,每年只会产生两位候考人,还因为需要学习的内容浩繁艰深。

成为多然巴学者,首先要精通五部藏传佛教显宗经典一一《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宗论》, 它们被统称为五部大论。五部大论的章节加在一起也只是三百多页。僧人手中的一个经书袋就能放下,但是能领会贯通这三百页的内容,要学习的典籍却多得超出人们的想象。

一千多年来,为了让世人体会到五部大论的精髓,高僧活佛们留下的论述和注释浩如烟海,被奉为经典的就可以摆满这个房间。要成为多然巴学者,必须将这不可胜数的典籍化为自己的智慧。

今天,拉卜楞寺以扎实的佛教教育而扬名于世。这里的多然巴学者也因此拥有更高的声望,但脱颖而出的求学之路却是异常的艰难。从入寺开始,每一位学僧都要对显宗的经典五部大论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这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时间,而那些立志要成为多然巴学者的僧人,毕业后还要再修习二十多年。

辩经是僧人们学习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课程。在辩经法会上,2007年仅有的两位多然巴候考人被僧人们团团围住。辩论场面看似混乱,目的却很简单,就是运用自己的佛学知识和辩论技巧,让对手放弃观点,在辩论中认输。这样的学习方式数百年来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僧人们。三百年间,拉卜楞寺的教学中,也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传统。僧人们通过这种贴身肉搏似的思想碰撞,强化对浩翰典籍的记忆,领悟佛法的精髓。

这里是拉卜楞寺的宗喀巴佛殿,宗喀巴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制度的莫基人。如今,罗桑尼玛所遵循的修行体系和学习制度就是这位佛学宗师公元1409年创建格鲁派时制定的。

三百年前,一个牧民的儿子将宗喀巴的佛学教育体系完整地带到了甘南草原。从此,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严谨学风在这里传承,三百年来从未间断。这个人就是拉卜楞寺的创建者一世嘉木样大师。

公元1668年,甘南草原通向西藏的路上,出现了一位年经僧人孤单的身影。他告别了富饶的牧场和温暖的毡房,向着藏传佛教的圣地拉萨,一路前行。三个月后,这位风尘仆仆的行者踏进了哲蚌寺郭蒂学院的大门。他就是日后名满藏区的一世嘉木样俄旺宗哲。

远离故乡,没有资助,俄旺宗哲的生活异常窘迫。他常以冷水泡黄豆为食,即使如此,仍会出现缺粮断炊的窘境。有时,一日只食一餐。这一切丝毫不减他锐意进取之心,别人十五年时间才能学完的五部大论,他只用了八年时间。

二十多年过去了,公元1699年,出自布达拉宫的一条消息,传遍拉萨的大街小巷。藏王桑结加措在研习声明学时,遇到了四大疑难问题,发榜向全藏区的学者征求答案,一时应者如云,而此时的俄旺宗哲却是不问世事,潜居修行,弟子将偶然得到的题卷送到他的面前,他挥笔而就。答案被送到布达拉宫,藏王阅后,疑惑尽消,十分欣喜,认为俄旺宗哲的回答当数第一,并赠与他“嘉木样雅巴”的名号表示钦佩。“嘉木样雅巴”的意思是赞誉俄旺宗哲有文殊蔷萨般的智慧,嘉木样的名号就是由此而来。他在佛学上的修为和造诣也从此名满藏区,成为那个时代万众仰慕的高僧。

这个用黄金包饰的法座,是甘丹寺宗喀巴大师的宣经法位。藏学文献中对它有着这样的描述,此金椅宝座,纵系DL、班禅亦不得坐之,唯甘丹赤巴专用。

甘丹赤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至尊教主,不论出身是否尊贵,只有当世德行最好,学问最高的佛学大师,才能被推举为甘丹赤巴,传承宗喀巴的衣钵。一世嘉木样的弟子中,有四位成为了甘丹赤巴,成为了格鲁派的佛学领袖,出自他们门下的高僧,更是数以千计,遍布藏区的各大寺院。

公元1709年,一支蒙古亲王察汗丹津派出的马队将一世嘉木样迎回了故乡。在甘南草原的金顶大帐之中,一世嘉木样举办了净地仪式,宣告了拉卜楞寺的诞生。从此以后,在拉萨千里之外的甘南草原,在远离藏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带,一座佛学高地开始崛起。

这是拉卜楞寺的第一座建筑一一大经堂。三百年间,经过六代寺主不断扩建,卧象山下已遍布四十八座佛殿、五百多进僧院·今天,这里拥有闻思学院、下续部、上续部等六大学院,成为当今世界上学科最全、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知名学府。三百年间,昔日苍茫的山谷中,耸起巍峨的经堂佛殿,成为声名远播的佛学圣城。三百年间,众多高僧活佛护持着拉卜楞寺一路前行。驻锡拉卜楞寺的高僧活佛与嘉木样活佛世系的渊源由来已久。其中,声名最为显赫的四大赛赤活佛世系就是一世嘉木样活佛的四位着名弟子转世形成的。

贡唐宝塔,是拉卜楞寺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供奉着历世贡唐活佛。贡唐活佛世系是拉卜楞寺的四大赛赤之一,而贡唐活佛驻锡拉卜楞寺还要从三百年前的拉萨说起。

公元1709年,在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像前,即将返回家乡的一世嘉木样,心情复杂地对弟子说:“我去安多建立寺院,往后的护持与否,就看你们的了”。此前,师父已将最有前途的弟子都留在了西藏,这番话却透露着在甘南重聚的愿望,而他身边的这位弟子就是被留在拉萨的一世贡唐大师一一根敦彭措。

六年后,根敦彭措成为西藏政教界的风云人物。他被推举为甘丹寺第五十任赤巴,担任六世DL喇嘛经师,成为代理藏王,一人身兼三大要职。在根敦彭措圆寂前,弟子恳请他转世,他这样回答:“这些你们不要担心,我将到恩师嘉木样大师的弘教之地再生。”

这是拉卜楞寺着名高僧一一三世贡唐活佛丹贝卓美的灵塔。自公元1736年,二世贡唐活佛被隆重地迎请来之后,贡唐活佛世系就一直留在这里,实现了前世的心愿。之后,一世嘉木样另外两位担任过甘丹赤巴的弟子萨木察仓、火尔藏仓的转世活佛也选择这里作为驻锡地,再加上追随一世嘉木样最早来到甘南的德哇仓活佛,构成了名满藏区的四大赛赤活佛。

三百年间,每当嘉木样活佛的转世尚未成年,每当寺院出现衰落的苗头,四大赛赤中,总是有德高望重的大活佛团结僧众、整饬寺规,将寺院重新带入正轨。

这是1994年7月拍摄的一组照片,它记录下了藏传佛教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灌顶法会。这位慈祥的长者是六世贡唐活佛,当时有六十多万信众云集在甘南草原,接受了他的摸顶祝福。壮观的场面让人感受到了驻锡拉卜楞寺的这些活佛的威望。

六世贡唐活佛圆窥后,历经六年的寻访,人们将他的转世灵童迎请回拉卜楞寺。这段珍贵的DV资料记录的就是当时的盛况。民众抛洒着寓意吉祥的风马,护送活佛一路前行。

公元2006年11月12日,拉卜楞寺为六世贡唐的转世灵童举行了盛大的坐床典礼。六世嘉木样活佛为他赐取法名:洛桑格勒丹贝堪钦,意为智慧妙善大师。希望他成为一代学修崇高,智慧妙善的弘法大德。

甘南草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2007年6月,僧人们正在采集花草,为人们制作祛病除灾的藏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拉卜楞寺现任的寺主六世嘉木样活佛。在草原的帐篷里,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这本身就是一个奉献精神,我们要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要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

2007年正月十七这一天,在大经堂前,最让僧人们期待的学位考试一一多然巴考试开始了。罗桑尼玛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大经堂的前庭院,连续五天的辩经是对他修习五部大论四十年的最终检验。每天,他要与十二位高僧对辨,这是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考试。如果通过,他可能成为活佛的经师;可能成为一所寺院的寺主;甚至可能建立自己的活佛转世系统,而一旦失利,将终生与多然巴学者无缘。面对任何刁钻的问题,他必须运用自己的佛学智慧,一一化解。

五部大论里面第一部就是因明学,实际上它的内容,就是佛教的逻辑学。比如说在拉卜楞寺学的逻辑学的第一句话,就是以白海螺为命题展开辩论。说海螺是白的,辩着辩着,他会说白海螺不是白的,那不是白海螺而是白色的。海螺与白色之间的关系,就是颜色与海螺之间的关系。一个功底比较深的人,他提出一个命题和你辩论,他最后会说,兔子头上长着两只角,这个咱们谁都会知道兔子是不会长角的,但是在高僧的嘴里,他一推理一辩论,免子就有两只角,你没办法。

经过五天的激烈辩论,罗桑尼玛成功了。正月二十一这一天,僧人们围在闻思学院门口,迎接最新诞生的多然巴学者。在这个院子里,罗桑尼玛将坐上为多然巴学者特别设置的经席,接受全寺院僧人的祝贺。分发的鲜奶象征着智慧之水,僧人们用手接住它,希望自己也能有多然巴学者一样的智慧。在手持香筒的上届多然巴引导下,罗桑尼玛前往大经堂内,参拜历世嘉木样灵塔。这座佛学殿堂见证了又一位高僧的诞生。

三百年历史的拉卜楞寺,驻锡了二十多个活佛世系,成就了一百八十多位高僧学者,为藏传佛教奉献了一百七十八套经典文集,珍蒎了数十万部蒎文典籍。这个佛学的后起之地已成为佛门弟子一心向往的又一座莲花圣苑。

 

拉卜楞寺(下):

 

《拉卜楞寺(下)》解说词

2007年正月初四,拉卜楞镇的十七岁女孩卓玛迎来了上头的这一天。在拉卜楞地区,上头是人们对女孩成人礼的俗称。女人们为即将年满十七岁的女孩梳起寓意吉祥的一百零八根辫子,并且把她们装扮一新,举办过这个仪式就意味着卓玛已经长大成人了。

凌晨时分,年迈的爷爷在庭院里为即将成年的孙女煨桑祈福。煨桑是藏区民众祷告天地诸神的仪式。在祈祷词中,爷爷首先呼唤的就是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的名号。在拉卜楞地区百姓的心里,嘉木样活佛就是他们的神明,拉卜楞寺就是一方遍布吉祥的乐土。

从卓玛居住的拉卜楞镇向东眺望,就能看见金碧辉煌的贡唐宝塔。拉卜楞寺对甘南民众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人说,拉卜楞寺传播的佛教信仰就是拉卜楞人的现实生活。

此时,新年的正月祈愿法会刚刚开始。卓玛的亲人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汇集到这里,他们的身影遍布寺院的佛塔、佛殿和转经廊,在这里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007年年初,拉卜楞寺四处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浑厚不绝的诵经声与远方传来的法号拉开了为众生祈福的序幕。在大经堂东北的一片空地上,僧人们正在练习法舞,他们在为一场盛大的法舞表演做最后的彩排。在大经堂南面的狮子吼佛殿庭院里,有一群小僧人也在进行排练。他们中间的这位叫尕藏的小僧人,有一副公认的好嗓子。在拉卜楞寺,诵经发出的合声曾经让各国游客大为惊叹,世间居然有如此浑厚又富于光泽的声音。

其实这是诵经,只不过听起来就像唱歌一样。

中午时分,当总法台嘉仓活佛在前殿楼上落座,当拉卜楞寺大经堂前面的广场上遍布僧人、信众和游客,一年一度的正月祈愿法会法舞表演开始了。

法舞的内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舞者的面具代表不同的角色,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只有熟悉舞蹈程式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外来的游客只能感受到它强烈的宗教色彩。

这是金刚驱魔法舞,讲的是护持教法的法王和王妃,还有带角的鹿和牦牛等使者,一起战胜邪魔的故事。

正月祈愿法会的法舞表演,最初兴起于后藏扎什伦布寺,后来传到拉卜楞寺的时轮学院,进而演变成全寺共同的活动。

在拉卜楞寺,法舞表演还有特别的内容,这几位大喇嘛会在黑帽舞的中间出场。他们将走进表演场地中央,有时批评寺院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时批评僧人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希望新的一年他们指出的问题都能得到改正,希望拉卜楞寺在新的一年有新的风貌。

大经堂前的表演结束了,僧人们把用糌粑捏成的祭品多日玛送到寺院旁边焚烧,表示驱除人们的心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如意。

法舞表演结束了,节日中的拉卜楞寺恢复了暂时的宁静。

法舞表演结束后,小学僧尕藏和两个哥哥返回僧舍。尕藏的父母是藏传佛教的虔诚信徒,他们家里的五个孩子都被送进过拉卜楞寺。如今,尕藏和两个哥哥依然留在这里学习,到现在已经三年的时间了。和很多外来修行的僧人一样,尕藏和哥哥借住在这间僧舍里,因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所以他们会主动地做些家务,作为对房主的回报。

藏传佛教的寺院里,除了戒律要求之外,并不束缚年少学僧的天性,僧舍庭院间,玩耍的少年天真可爱。当尕藏和哥哥们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在拉卜楞寺的其它的一些房间里,许多技艺高超的僧人正在为一场重要的法会精心准备。栩栩如生的佛像、色彩鲜艳的莲花、跃跃欲飞的蛟龙,这是拉卜楞寺的僧人们正在制作的酥油花。为了在随后的灯会评比中独占鳌头,整个制作过程都秘密进行,各大学院的制作高手纷纷拿出绝活,普普通通的酥油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正月十五傍晚时分,僧人们将刚刚完工的酥油花抬到大经堂前的广场上开始布展。六大学院的学僧、活佛制作的酥油花依次排开,准备接受僧人和民众的参观和供拜。

天色黑了下来,酥油灯点燃,伴随着诵经声,酥油花供灯会拉开了序幕。夜色下,精美的酥油花显得更加绚丽夺目。在讲述佛教故事的作品前,僧人和民众摩肩接踵,参观和供拜的人流一直持续到深夜时分。

这是正月祈愿法会期间的诵经法会,总法台嘉仓活佛正带领僧众们诵念经文。正月祈愿法会是延续了六百年的传统,也是拉卜楞寺全年七个大型法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法会从 正月初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在这期间,僧人们每天都会集体诵经六次,他们为众生祝福,祈愿世间佛法常在、众生平安。

虽然法会是重要的节日,但哥哥们还是要督促尕藏抓紧时间补习功课,参加节后的考试。尕藏的老师叫尼玛,是拉卜楞寺里很有影响的老师。在拉卜楞寺,只有学识和修为都得到公认的僧人才能成为老师。尼玛老师一面在寺院修行,一面教授弟子学法诵经,为的是让他们尽快考取学籍,成为寺院里的正式学僧。

尼玛老师的二十五个弟子,多是些年少的孩子,他们不用缴纳学费,但是老师每天的督促和检查却必不可少。每次老师检查前,房间里总是回荡着弟子准备考试的诵经声。轮到尕藏背诵的时候,天色已经变黑了,来到尼玛老师面前,尕藏看上去有点紧张。

回到僧舍的尕藏开始发奋背经了,他可不想再惹尼玛老师生气。

对于考取了学籍的僧人,如果不努力学习或者违反了戒律,都会受到这样的惩罚。三百年来,在拉卜楞寺,淘汰制度和激励制度一样,都得到严格地执行。学僧随时可以选择放弃学习,离开寺院,但没有人会这样做,僧人们认为这种惩罚带来的羞辱感会激发被罚者内心努力求学的欲望,克服自己的缺点,是学业精进的必要手段。

天色微明,大经堂前开始有人聚集,他们即将参加一场期盼已久的佛事活动。早晨九点多,僧人们从大经堂东侧出发,一条十多吨重的黄色长龙被抬了出来。虽然有马队开道,有威严的僧官护送,还有护法队阻拦,黄色巨龙的前行之路,依然障碍重重,没有人能阻止沸腾的民众冲上前去顶礼膜拜的热情。

今天是瞻佛节,这条黄色的长龙就是巨幅的堆绣大佛像。它将前往瞻佛台,接受万众顶礼供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向瞻佛台,这里有拉卜楞地区十里八乡的民众、有远道驾车而来的佛教信众、还有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僧人们抬着十多吨重的大佛像,步履艰难的爬上山坡。锣声和僧人的号子使瞻佛仪式的庄重、肃穆。拉卜楞寺的瞻佛节会轮流展示释迦牟尼、无量光佛和宗喀巴大师的巨幅佛像,每三年依次轮流展示,今年会是哪幅佛像在这里展露容颜呢?

上午十点多,在人们注视之下,宽十二丈、长三十丈的巨幅佛像铺满了整个瞻佛台。佛像展开了,无量光佛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总法台嘉仓活佛来到瞻佛台前,向无量光佛祭拜,带领僧人和百姓诵念沐浴经,颂赞佛陀的功德,祈求平安吉祥。诵经结束后,瞻佛台前,泛起汹涌的人潮,更多虔诚的民众涌向瞻佛台,向巨幅佛像敬献哈达,祈求新的一年得到更多的吉祥和福报。

盛大、庄严、无比的虔诚,这就是拉卜楞寺的祈愿法会。这也是甘南民众的节日生活。每年,大大小小的宗教法会成为拉卜楞寺佛学传播中最绚丽的色彩。它将人们内心的敬仰和渴望留在这里,将佛陀普度众生的思想传播四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佛教文化传真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mfojiao.com/259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