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教视频 央视大型佛教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布达拉宫

央视大型佛教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布达拉宫

这是第一部讲述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传承和发展的纪录片。那些历史上最经典的佛教圣地、那些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着我们的精彩瞬间,在这部纪录片里将一一呈现……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解说词

这是世界上最接近天空的宫殿。今天,这座宫殿耸立在神秘的世界屋脊之上,耸立在圣城拉萨,在青藏高原纯净清澈的阳光照耀下,散发出动人心魄的华丽壮美。

三百多年前,这座宫殿的重建者五世DL喇嘛,曾经赋诗赞叹:相等帝释美妙宫,罗刹王威城相同。意思是说,它的美丽如天上帝释的宫殿一般,它的庄严堪比罗刹王的城堡。

它美轮美奂,至高不二;它盘根错节,从红山的岩石上长出,向澄净的天空中舒展;它是神圣的,却从没有离开过这俗世红尘。

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去认识那位布达拉宫最初的建造者——他就是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

位于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的岬玛乡,据传说是松赞干布的出生地。这位西藏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年仅十三岁就继承了王位。在之后四年的时间里,精力旺盛、雄心勃勃的少年藏王平定了内乱,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

公元633年,年仅十七岁的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在形似一头安卧的巨象的红山上,修建了自己的王宫。在这里,他创制藏族文字,引进大乘佛教,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军事以及度量衡制度。以拉萨为中心,建立起强盛的吐蕃王朝。

为了巩固政权,他先后与相邻的尼泊尔和中原汉地联姻,并扩建后宫,来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布达拉宫,共有九百九十九间房,无比稀有,美丽堂皇。

松赞干布是第一位从印度引佛法入西藏的君主。在藏人的心目中,他就是西藏的永恒祜主,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于是,他所居住的宫殿自然也就成为了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观音道场,就是藏语“布达拉”的真实含义。

今天的布达拉宫,已经成为了信仰藏传佛教的信众们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地方。而这个最早来源于古印度梵语的字词,汉语的音译称为“普陀”。从松赞干布建造布达拉宫至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布达拉宫的命运似乎也和整个西藏地区的盛衰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伴随着当时吐蕃王朝的统一和兴旺,布达拉宫曾经在红山上屹立了两个多世纪的时光,但无论是英明神武的松赞干布,还是他雄伟庄严的王宫,都逃脱不了无常的宿命。

到九世纪中叶,统治西藏二百多年的吐蕃王朝四分五裂。在此后的六百多年里,随着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萨迦,布达拉宫也在岁月的磨砺中被逐渐淡忘,日趋破败。

公元164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DL喇嘛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武力帮助下,成为西藏地区新一代政教合一的领袖。

这是位于拉萨远郊的哲蚌寺,五世DL喇嘛的前半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与松赞干布一样,历世的DL喇嘛也都被藏人看作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显现。他命令在红山上重建观音道场布达拉宫。

这一次重建始于公元1645年,三年之后,完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白宫部分。这就是位于白宫顶层的“西日光殿”,它是五世至十二世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

1652年,五岁的五世DL喇嘛就是在这里率领三千名僧俗官员,远赴几千公里以外的北京,去觐见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大清皇帝顺治。

在布达拉宫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描绘这一历史事件的大型壁画。由此,元代以来就形成的西藏地方政府与祖国中央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DL喇嘛的封号也首次得到了清王朝的承认。

这就是当年顺治皇帝册封五世DL喇嘛后留下的金印。此后,到了七世DL喇嘛在位时期,布达拉宫中开始供奉清朝康熙皇帝的长生牌位,接着到八世DL喇嘛在位时期,又供奉了清朝乾隆皇帝的唐卡画像。这是清朝道光皇帝册封十一世DL喇嘛后留下的金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历世DL喇嘛的冬宫,拉萨也再一次成为了西藏地方政治和宗教权力的中心。

公元1690年,在五世DL喇嘛圆寂八年之后,摄政王桑结嘉措开始在白宫中央的尊贵位置修建红宫。这项浩大的工程动用了将近七千名当时最好的工匠,历时四年,才得以完成。

在红宫第二层回廊的墙壁上有一组壁画,把整个红宫的建造过程完整地描绘了下来,以传后世。

这是在建造红宫前,摄政王召集僧众们做祈祷,而与此同时,护法神吉祥天母在空中刮起了黑旋风,以示祥和。这是当时设在印经院等处的木工作坊、铸工作坊及雕工作坊;这是用牛皮筏从拉萨河的上游,运送石块、红土等建筑材料,再由人工送到红山脚下;这是各种能工巧匠们在建造五世DL喇嘛的灵塔。在壁画里,还详细描绘了在红宫的建造过程中,曾出现过的工伤事故以及为顺利完成工程所做的各种佛事。这是为了庆祝红宫和灵塔的落成所举行的展佛仪式,并进行了歌舞表演、射箭比赛和摔跤比赛等助兴活动,随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并对所有参与修建红宫的工作人员按照等级给予了不同的奖励。

这里就是红宫的中心,西有寂圆满大殿,曾经是举行各种政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殿内柱梁上的装饰是按照藏传佛教秘典当中关于时轮坛城的教法,特别设计雕刻而成。为了对应时轮坛城内壁四周的颜色样式,工匠们分别把绿松石、珊瑚、黄金和珍珠这四种珍宝磨成颜料,然后涂在梁柱上做底色。整座大殿庄严肃穆,是藏式建筑与佛教文化高度融合的艺术结晶。

“塔”梵文的译音为“窣堵波”,也译音为“浮屠”。本来是指埋葬国王骸骨的半圆型坟冢,后来佛弟子们用“窣堵波”来供养佛祖的舍利子。有句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指塔。佛经中讲到修建佛塔、礼拜佛塔,可以消灾灭罪,累积福报,种下善根,有非常大的功德。佛教传到西藏后,也保留了为高僧大德的法体或骨灰建造灵塔的传统。

在布达拉宫中,共保存有八座历世DL喇嘛的灵塔。分别属于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和十三世DL喇嘛,是红宫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八座灵塔,无一不是金碧辉煌、庄严神圣。其中,五世和十三世DL喇嘛的灵塔尤其令人叹为观止。

五世DL喇嘛的灵塔被藏人称为是价值顶得上半个世界的“南瞻部洲唯一庄严灵塔”。灵塔的塔基、塔身、塔顶全部用金皮包裹,其上镶嵌各种奇珍异宝上万颗。除了极尽奢侈华美,塔中还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大拇指骨舍利等稀世珍宝。

位于红宫中心的十三世DL喇嘛灵塔,是布达拉宫中最晚建造的一座灵塔,也是宫内最大最精致的一座灵塔。这座灵塔始建于1934年,两年后完工,四万多颗玉石珍宝遍缀塔身,珠光辉耀,华丽非凡。

历世DL喇嘛都建有灵塔,以供后人观瞻礼拜,却唯独没有第六世DL喇嘛的灵塔。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五世DL喇嘛于1682年圆寂。当时,年轻的摄政王桑结嘉措为了巩固地方政权和建造灵塔,擅自封锁了这一重大消息。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直到1697年,一个门巴族普通农民的儿子——十四岁的仓央嘉措才正式被认证为第五世DL喇嘛的转世灵童。

于是,少年仓央嘉措被迎请进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开始了他成为六世DL喇嘛之后的曲折生涯。

据史料记载,仓央嘉措一方面是西藏地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另一方面,他又被一些人说成是一个离经叛道,沉溺于男女之情的破戒僧。

当时的拉萨城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每当夜幕降临,六世DL喇嘛就乔装改扮,独自一人离开布达拉宫,去和情人幽会。在这个秘密被人们发现之后,仓央嘉措却依然我行我素,并且把他的情感诉诸笔端,创作了大量清新优美的情诗。在一首后来被广为传唱的诗歌中,他写道: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心上。年轻姑娘在藏语中就叫做玛吉阿米。当时,仓央嘉措在内心之中也并非没有矛盾,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安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尘世间毕竟没有双全之法。这位诗人DL喇嘛在他坐床后第十年,还是受难于西藏地方势力的政教斗争,被人冠以耽于酒色、不守清规的罪名而遭到“废立”,解送北京。

耐人寻味的是仓央嘉措离经叛道的行为,并没有影响一些出家弟子和在家信徒对他的虔诚。在他们眼里,这些诗歌并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所谓男欢女爱的情诗,而是一些佛教密法修行的体验和比喻。仓央嘉措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游戏三昧,貌似放荡不羁,实则清净无染。

此后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有人说,仓央嘉措于北上赴京的途中在青海湖附近或是因为生病,或是受人陷害而亡,圆寂时年仅二十四岁;也有人说,他在途中化作清风遁去,从此浪迹天涯,广度众生,最后圆寂在五台山。更有人说,他是在六十四岁时,圆寂于蒙古的阿拉善地区。这种种传闻虽然让人难以信服,但我们却可以从他的诗歌中,去寻找他生命最后的轨迹。“从布达拉山顶上,圣心所化光辉照四方,我身化作一贤者,到藏地的北方再北方,为度无怙苍生离孽障”。也许,只有走出布达拉宫,走向广大的世间,他才能完成普度众生的宏愿。

自五世DL喇嘛之后,历世的DL喇嘛都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维修和扩建。经历了近三百年的时间,才形成了我今天看到的由经堂、宫殿、灵塔组成的完整建筑群。

公元1989年,中国政府拨款五千三百多万元,开始对布达拉宫进行了全面大规模的维修,历时五年完成。

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众们来到布达拉宫。他们通过绕转、礼拜、布施等种种行为,表达着他们对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尊重与敬仰,而那些按照佛教传统,在街边行乞的僧人们则唱诵着佛经以呼唤人们的慈悲心。他们都知道,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布达拉宫的圣观音殿里,还供奉着当年松赞干布专门从印度迎请回来的时间自在菩萨。

据传说,这尊观音圣像是在一株古印度檀香树的树心中自然生成,而非人工雕琢,因此被奉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

在藏地的山石上,也随处可见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由于简短易记,六字真言在藏族地区流传广泛,很少有人不会念这六字真言。

在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脚下,每天都有信众们在石板上刻写经文,然后聚集成佛塔。

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化身无数,寻声救苦。可以说,无时无处不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布达拉宫是一座最接近天空的宫殿,它更是一座人们心灵向往的奇美圣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佛教文化传真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mfojiao.com/26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