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佛教视频 央视大型佛教纪录片《千年菩提路》——桑耶寺

央视大型佛教纪录片《千年菩提路》——桑耶寺

这是第一部讲述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传承和发展的纪录片。那些历史上最经典的佛教圣地、那些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着我们的精彩瞬间,在这部纪录片里将一一呈现……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将深入中国大地乃至周边邻国的名山古刹,探寻历代高僧苦修弘法的悲行大愿,以历史和人文为审美取向, 避免教理教义的讲解及探究,以期梳理出一条中国佛教传承、发展2000年的历史脉络,还中国佛教原本清晰的形象。

《桑耶寺(上、下)》,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古称“卫藏”。相传由莲花生大师亲手建造的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今天仍然矗立在这里。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超出意想寺”、”不可想象寺”。  桑耶寺,由于其三层主殿分别呈现出藏、汉、印度三地的建筑风格,故又名“三样寺”。 这里,诞生了西藏第一代佛教僧人;  这里,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院; 这里,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教译经院; 这里,还有神秘的青扑山、伏藏、西藏度亡书……  这里是藏族佛教文化的开始之地,当代藏族文化的本原之一。

桑耶寺(上):

 

桑耶寺(上)解说词

大量地上地下文物证明,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的山南地区是藏族历史文化的发祥之地,古代称这里为卫藏。

这里有许多发人深思的先人足迹,神猴与罗刹女结合,而繁衍高原人类的美丽传说就诞生在这里。

这里产生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这里曾经是吐蕃历史上最伟大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全西藏的基地,他在这里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西藏后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同样是在这里,有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

这座寺院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桑耶乡的哈布日山下,距离地区所在地泽当镇 三十八公里。它的周围河渠萦绕,树木葱茂,密集成林。它穿越一千多年的雪域风尘,作为古老藏族的一个精神源头,至今仍然屹立在雅鲁藏布江的北岸。它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观的建筑,它的名字叫桑耶寺。

桑耶寺占地面积约十一万平方米,建有律藏传规之经堂,经藏传规之坛城及论藏传规之须弥山,大小殿堂共计一百零八座,颇具古代建筑风格和不同殊胜稀有之处,可与印度金刚座相媲美,并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的完美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卡等文物瑰宝驰名于世,被称为庙宇组成的城。正如史书《贤者喜宴》所说,桑耶寺是难以想象之建筑、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是以法王赤松德赞、大堪布寂护和莲花生大师,师君三尊之功德而建成的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

据史书记载,赞普赤松德赞为了弘扬佛教,迎请乌仗亚那(今阿富汗一带)的莲花生大师进藏为其建寺传法。

藏历乙卯木兔年孟秋七月初一,莲花生大师抵达桑耶地区。赞普赤松德赞以世间最珍贵的供品供养大师之后,请求大师以无上菩提心来教化雪域西藏的众生,并加持这块土地,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众生得以进入佛法的大门。莲花生大师听了赞普的祈请之后,认为雪域西藏是众魔盘踞的地方。只有修建佛殿,安住诸佛的塔庙,才能使众生得到利益,建立佛法的永久根基,而眼前的洛域桑耶地区,宛如一个罗刹女仰卧着,因此必须要在罗刹女的心脏之处建造一座九层的佛殿,在脐眼的地方建筑一座佛塔,头部的地方堆上一座小黑山,在四肢的地方分建四座不同颜色的佛塔。如此一来,这座寺院就会成为长久的佛法根据地,成为安立与救度众生的所在,这就是当初桑耶寺的蓝图。关于法王赤松德赞和莲花生大师的相见,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山南地区广为流传。莲花生大师应邀来到雅鲁藏布江畔松卡尔地方,与赞普赤松德赞初次相见时,赞普心想当年大堪布寂护也曾向我致敬,那么莲花生大师也应该向我作礼。莲花生大师心想赞普虽然高贵,但我又不能向他顶礼。两人正犹豫之际,大师说了声:赞普您驾到了,同时向前伸手,五指间突然冒出智慧烈火,直烧赞普衣袖。大臣们见状,纷纷不由自主地倒地顶礼。赞普因为失礼,犯了身的誓戒。为净此罪,赞普赤松德赞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松卡尔地方建了五座石塔,莲花生大师在此一一做了伏藏。这五座石塔至今还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松卡尔地方,见证着那一段伟大的历史时刻。

桑耶寺的整体布局,是按佛经中描述的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的。一般认为,是以古印度摩揭陀地方的欧丹达菩提寺即飞行寺为蓝本;也有人认为,桑耶寺的建筑形式与佛教密宗的坛城即曼陀罗相似,是仿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的。主体建筑为乌策大殿,整个建筑融汇了藏、汉、印度的艺术风格,是西藏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群。位于全寺中心的乌策大殿,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史书《贤者喜宴》称:“其地基高厚而大,所备之原材料精致完好,如同螺碗盛满玛瑙一般”。 建筑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座西朝东,殿高三层,式样别致,独具风格。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在5.5—6米之间,而且第二、三层均在殿堂前建有低于大殿的宽敞阳台,这既使大殿内得到充足的光线,同时外观也显得更加壮丽大方。

乌策大殿内的主尊为三世佛加持过的天然形成之石质释迦大菩提像。这尊石质释迦大菩提像传说是哈布日神山天然形成之物。桑耶寺建成后,莲花生大师收服哈布日山神为桑耶寺的保护神,并把这尊天然形成之佛像,迎请到乌策大殿,成了桑耶寺的主供佛像。南侧右排为普贤、弥勒、观世音、地藏、喜吉祥、愤怒三杰尊圣等六尊像。北侧左排为金刚手、文殊、除盖障、无垢尘大居士、维摩诘居士、红色不动愤怒明王等六尊像,供奉于大殿左侧的师君三尊佛像也是桑耶寺的主要佛像,其中以莲花生大师像“阿扎玛”最为著名,相传为王子牟尼赞普所造,因为很像莲花生大师,大师曾说:“此像很像我”,而得此名。另外还有铜质莲花生大师塑像、能言无量寿佛具加持像、热译师所依本尊大威德金刚像等众多佛像。为了使佛教在藏区得到广泛的传播,当年对佛像及其壁画的度量衡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建成桑耶寺后,在殿堂内塑造佛像或绘制壁画时,往往以当时吐蕃人的审美习惯为依据,选一些标致的男女作为模特,塑造佛像或绘制壁画,以便让普通民众从心理上毫无障碍地接受佛法及其偶像,这也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用真人作为模特来塑造佛像或绘制壁画。

关于桑耶寺的建造,有许多神奇而动人的传说。位于桑耶寺东南侧的措姆湖就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当年修建桑耶寺,木料用尽时,莲花生大师便在桑耶青朴盖供石窟,准备降龙以求木料。额彩龙听了十分慌张,化成一个孩童向赞普赤松德赞承诺道:大师若能放弃降龙之念,便可提供用之不尽的木料和黄金等珍贵财宝。赞普赤松德赞接受了额彩龙的建议,额彩龙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为桑耶寺的修建贡献了大量的木料和财宝,为桑耶寺的修成做了贡献。这个故事成为一段佳话,留在了桑耶寺的壁画上。

从桑耶寺的壁画上,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关于桑耶寺修建的神奇故事。据说,被誉为雪域佛教长河之源头的桑耶寺是由人和鬼神共同建造而成的。起初,师君三尊修建桑耶寺时,常常受到鬼神的骚扰。白天人力修成的佛殿,夜间被鬼神拆毁。后来,莲花生大师收服了这些鬼神,使其答应为其修建桑耶而效力。这样白天由人施工,晚上由鬼神施工,这才如期建成了桑耶寺。在这位老僧人的引导下,我们看到了传说中鬼神砌成的墙。老僧人介绍说,这面墙虽然表面粗糙,实际却坚固无比,和桑耶寺其他建筑的墙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建筑让我们在赞叹如此鬼斧神工的同时,也被当时的建筑水平所折服。

乌策大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洲。东边,大洲文殊洲殿,主供胜文殊主君五尊,此殿为听讲佛法之地;南边,马头明王洲殿,主供白脸马头明王,此殿为众生忏悔之地;西边,兜率弥勒洲殿,主供弥勒主君五尊,此殿为殊胜行者授记之地;北边,发菩提心洲殿,主供无贪莲花佛,此殿为发大菩提心之地。

桑耶寺主殿四角建有红、绿、黑、白四塔,以镇伏一些凶神恶煞,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稀有红塔,名法轮塔,乃大菩提风格,塔身镶饰千朵莲花,为大臣那囊嘉察拉朗督建;稀有绿塔,名天降塔,乃如来风格,以十六门殿为塔饰,为大臣秦氏多吉哲琼督建;稀有黑塔,名涅槃塔,乃佛陀风格,以诸如来灵塔为檐饰,为大臣达热禄恭督建;稀有白塔,名大菩提塔,乃声闻风格,塔周饰以八雄狮,为大臣肖布巴吉森格督建。

桑耶寺的全部建筑,被一道象征铁围山的椭圆形围墙围在里面,围墙上建有一千零二十八座小塔,十分壮观。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东大门为正门。

桑耶寺建成后,赞普赤松德赞在藏区大力推行佛教。在七觉士殿,由大堪布寂护担任亲教师,剃度七位贵族出家为僧,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们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代僧人,后人称之为“七觉士”。他们是巴热特那、巴赛囊、恩兰嘉哇曲央、拉隆热觉央、玛仁青却、拉松绛曲嘉哇、巴廓贝若杂那。因为有了第一代出家的僧人,桑耶寺遂成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院。西藏历史上第一座译经院产生于赞普赤松德赞时期。为了弘扬佛法,赞普赤松德赞派遣藏地学者到印度学习各部经典,之后又组织了印度和藏地的众多智者,进行了大量的佛经翻译工作,为以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七觉士之一的贝若杂那,就是当时最著名的翻译家。赞普赤松德赞将自己的发髻铺到地上,对大译师贝若杂那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当时被传为佳话。在这次拍摄中,我们发现了几幅以前从未面世过的壁画,这就是其中的一幅。当时的佛经翻译,一般采取集体翻译的方法,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当时的一些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就是在今天也依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有些经典的翻译方法沿用至今。

虽然在赞普赤松德赞的大力推广下,佛教在当时的吐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当时赞普赤松德赞为了学习佛法,私下拜大译师贝若杂那为师。每日深夜前去桑耶大殿内一个很隐蔽的地方学习,引起一位憎恨佛教的妃子的怀疑,设计跟踪到了他学习的地方,把贝若杂那发配到了今天四川阿坝的嘉莫查瓦绒地区。后来,赞普再次迎请大译师贝若杂那到桑耶寺传播佛法。

这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其中桑耶寺大殿前的一幅壁画和一段美丽的传说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桑耶寺修成后,有一天晚上起了大火,人们都丝毫没有察觉。这时,桑耶寺护法白哈尔神化身的白雄鸡挨家挨户地叫,最后才避免了这次火灾。白哈尔神原来是白哈尔山山神,千方百计阻挠莲花生大师建造桑耶寺,后来被莲花生大师收服,做了桑耶寺的护法神。莲花生大师亲赐白哈尔神具有无上加持力的印章和藏有大师七根头发的纯金制佛盒,令其衷心守护桑耶寺。这两件宝物如今还在桑耶寺供信徒们膜拜顶礼。这座被誉为藏地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不仅是印藏众多智者和成就者的驻锡之所,也是佛教后弘期萨迦、噶举、格鲁等政教合一的高僧大德们著书立说、不分教派的道场。殊胜显密佛教之内明、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天文历算学、词藻修辞学、声韵诗学和戏剧学等大小五明的发源圣地。

桑耶寺佛学院,现有二百多名学僧,他们在这里修习以佛学为主的大小五明学科,以取得格西等相应的学位。其中,辩经就是他们经常采取的学习方法之一。辩经是大五明之因明学中的摄理学,通过辩经可以达到破惑断疑的目的。

这座千年古寺里,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主要有:响铜质莲花生大师塑像、班智达莲花戒的有神力之手杖、桑耶青朴修行圣地之主尊能言文殊大威德像、龙树菩萨所依本尊释迦牟尼佛像、轨范师赞打惹果米所依本尊度母像、咒师项噶仁欠的揩鼻巾做成的面具和加持法螺、热译师所依本尊大威德金刚杵、金汁银汁书写的《贤劫经》、桑耶寺门前崇佛盟约碑等。

新时期以来,桑耶寺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发展。1962年,桑耶寺被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桑耶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耶寺(下):

 

桑耶寺(下)解说词

在距离桑耶寺东北 十五公里处,有一个奇异殊胜的地方,它被誉为修行者的圣地。这个地方就是桑耶青朴,几乎每一个到过桑耶寺的信徒都要去那里朝圣。

《莲花贵地》里是这样形容青朴的:青朴地,如盛开莲。登上山顶远远望去,青朴确实如一朵巨大的莲花,盛开在眼前,十分壮观。藏族作家二毛在他的一篇散文中,这样描述青朴:在距离上,它离我居住的拉萨并不遥远,然而在心灵深处,它却在我永恒的地方,是我今生今世不能抵达的彼岸。

青朴山的海拔为四千三百米,据史料记载,青朴山上有一百零八处神泉,在一位修行者的引导下,我们在青朴的最高处,看到了其中的一处神泉。泉水清澈透明,倒映着天上的白云,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位修行者还介绍说,以前山上有一百零八座天葬台,每天有神鹰在天空飞翔。

在西藏,青朴是所有修行者心中向往的圣地。莲花生大师、寂护大师、赞普赤松德赞和桑耶七觉士之一的贝若杂那等吐蕃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和众多高僧大德都曾在这里修行过,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据史书记载,青朴有一百零八座修行洞,但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修行洞已经找不到了。现存的还有铜色吉祥山等四十多座,多数修行洞现在都有喇嘛或尼姑在修行。

这位修行者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讲起了这块奇幻之地上当年的许多修行圣地。

(这就是大门,两边是围墙,莲花生大师端坐于此,二十五位君臣坐在周围,听大师讲经说法,这是莲师的宝座,这里是为二十五位君臣提供膳食的地方,这儿是一位大臣的修行地,这儿也有一个,二十五位君臣拾级而上,去听大师讲经说法,这里是香嘎朴,二十五位君臣的一位大成就者在此修行,这个大石头底下又有三处修行洞,都是非凡的修行地,这边有许多天然形成之圣迹)

听了这位修行者的介绍,我们觉得青朴真是一个充满奇迹、充满想象和幻想的神奇之地。在这位修行者的引导下,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摩崖造像,这些造像神态各异,十分精致,主要以莲花生大师像为主。

建成桑耶寺之后,青朴便成了莲花生大师最重要的修行地。位于青朴山顶的红岩格乌仓修行洞,传说就是莲花生大师当年修行的地方,莲花生大师在这里修行的时间长达六年。在青朴还有许多的圣迹,这块巨石上平整的一面,传说就是莲花生大师留下的脚印。结束在青朴的修行,莲花生大师便离开了西藏,去其他地方弘法。

这幅壁画描述了当年莲花生大师离开吐蕃时的一些情景。莲花生大师将要离开藏地时,吐蕃的君臣、百姓极力请求大师留下来继续教化雪域的芸芸众生。莲花生大师为了安慰他们,答应每月藏历初十,他都会骑着太阳的第一道金光,重返雪域。因此,每当这一天,山上的修行者、山下的僧人、普通的信徒都会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祈祷,祈求佛法兴隆,人间吉祥。

桑耶寺一年一度的大法会的内容,主要就是关于莲花生大师的。桑耶寺大法会的时间是每年的藏历五月初十。这一天,寺庙的喇嘛和周围村庄的百姓聚集在桑耶寺门前的广场上,庆祝这一传统的节日。法会的内容主要是金刚舞,金刚舞的内容也十分地丰富多彩。桑耶寺的护法白哈尔和赞玛热,还有其他众多的神灵会以金刚舞的形式一一出场。法会期间,还会穿插演出一些轻松诙谐的节目来调节气氛,这些小丑幽默滑稽的表演也是当地群众很喜欢看的节目。这些宗教舞蹈和节目都非常古老,大约起源于桑耶寺建成后的那次大型庆典活动,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从桑耶寺的壁画上,还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些欢庆场面。这一天,喇嘛们跳起了莲花生大师及八大化身的金刚舞,庆祝莲花生大师重返人间。莲花生大师的八大化身藏语称之为古如参结,是大法会期间最主要的金刚舞。莲花生大师头戴莲花帽,身着法衣,披半月形锦缎披风,神态文武兼备。右手持五尖金刚杵,左手持长寿颅,左肘挟天杖,呈国王坐姿,威严无比。

莲花生大师,藏人尊称其为:咕噜仁波切,意思是珍贵的上师。传说,释迦牟尼离开人世后,他的徒弟们悲痛不已,释迦牟尼显灵说:你们不必悲痛,四百年以后,就会出现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出生在印度西方邬丈那国,今阿富汗一带。国王因扎菩提拥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却没有可以继承王位的儿子。国王为了得到王子,把所有的财富都布施给了子民,但乞讨者仍然不断。国王为了满足那些乞讨者的愿望,就派人到大海中捞取宝物。有一天,一个大臣去采花的时候,看到湖中长满了很多莲花,莲花上有个奇特殊胜的孩子,就告诉了国王。国王见那个孩子异常喜欢,收其为太子。因生于莲花,故取名为“莲花生”。几年后,当国王准备把王位传给莲花生时,他不愿继承王位,赴孟加拉,在巴尔巴哈帝论师处出家,号“释迦狮子”。从八大持明受八部修行密乘;从佛密论师受幻化网密续;从师利僧哈受大圆满为主的众多显密经教。云游孟加拉及邬丈那等地,教化有缘者皈依佛门,人称“莲花王”。公元755年,笃信佛教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了在西藏弘扬佛法,派专使迎请莲花生入藏翻译经论、宣扬佛法,建成了独具风格的桑耶寺。传说莲花生大师在桑耶青朴修行期间,还在青朴的山林间埋下了许多珍贵的典籍和宝藏。这些典籍和宝藏后来被许多高僧大德和寻常修行者发掘出来,人们称之为“伏藏”。

伏藏的字面含义为埋伏之宝藏,此词应用于佛教中有显密两说。显宗经典谈伏藏,多为譬喻;而密宗之伏藏,则实有其事。然此埋伏之宝藏,绝非仅为世间意义上的金银财宝,而多指诸佛之宝、佛法宝藏,这其中也自然包括了世间之物品。伏藏之事虽然起源甚早,但在西藏,此词之最早应用于宁玛派。以莲花生大师为祖师的宁玛派门徒热衷于此道,青朴修行地的许多珍贵伏藏就是被他们发掘出来的。时至今日,据说还有许多的伏藏埋在青朴大山的深处。

相传为莲花生大师所著的《西藏度亡经》就是伏藏之一,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西藏度亡经》最早由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噶玛林巴从色旦河畔的甘布达山中发掘出来。《西藏度亡经》的藏语意思为中阴闻教得度。

《西藏度亡经》是建立在佛教文化的世界观基础上,阐述生命本质的生死学著作。它为人类提供了一条认知生命的新途径,拓展了生命的时空边界,在藏区它被视为一部圣书,作为一种丧仪加以运用,被僧人们用于超度亡灵。

1919年,藏族学者达瓦桑杜首先将其从藏文翻译成英文。

1927年,美国的伊文思·温兹博士加以编辑作序。在英国牛津大学首次出版,很快因其独特的智慧和魅力流传于欧美大陆。伊文思·温兹博士在序文中写道,本书不但要使东、西两方人民之间获得一种更佳的了解,同时还要纠正人们,尤其是整个西方人士对于人类的根本问题——生死,缺乏正知不加问闻的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的西方青年将其奉为圣书加以推崇。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也称这本书是影响他一生的一本书。他曾经为此书做过详实的评述,认为此书对其学术研究有其独特的价值。他说:“若干年来,乃至从它发行以来,本书就成为我的随身伴侣。不仅是我的许多富于启示性的观念和发现要归功于它,还有许多根本的认识或见地也要归功于它。

直到今天,《西藏度亡经》仍在许多欧美国家重新翻译、再版。

《西藏度亡经》认为人从死到投生的过程为七七四十九天,并将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临终中阴境界,即经历死亡时的意识状态。当亡者呼出最后一口气后,生命力或灵力进行下降,而入智慧脉轮之中,能知的神识即可体会法尔本然的根本光明,而当此生命力或灵力向后窜去而跃过左右两脉之时,中阴境相则顿时显现。一切万物皆如无云的晴空,无遮无瑕的智性,如一种没有周边或中心的透明真空。当亡者完全停止呼吸,一餐饭的时间之后,灵力依照死者善业或恶业因缘流下右脉或左脉,而后经由任何一个穴窍逸出,接着便有一片澄明的心境出现。

第二阶段为实相中阴境界,即体验中阴实相的意识状态。至此中阴境界,亡者的身体只是一种幻化的意识之身。各种业幻急行闪现,整个轮回的轮子急行转动,种种声音、种种光线、种种烟焰皆悉经历。那些声音会使你畏惧;那些光线会使你恐慌;那些火焰会使你震惊,这些幻想也只是死者的意识所生而已。

第三阶段为受生或投生中阴境界,至此中阴境界。亡者将有一个如同血肉之躯的身体,这只是中阴境界中的一种意识的幻影。这个欲望之身不论生往天神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些道的景象也会一一显现,只要亡者的心毫无散乱地安住于无为无着、无障无避、法尔如是的智性空明之境,即可摆脱中阴的险难情景,获得自在解脱而不至墮入六道轮回的漩涡。

《西藏度亡经》藏语为中阴闻教得度,意为:即听闻此经,便可得到解脱。比如浏览布达拉宫,有人提示前方有什么样的通道,有什么样的门,便可顺利进入一样。许多人通过修行也得到了实证,六道轮回之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分明,轮回的过程之中,《西藏度亡经》犹如上师手持明灯指点迷津一般,使得脱离苦海,得到解脱。

如何面对死亡,是人类永远都不可回避的一个根本问题。在整个藏区,对于寻求精神解脱的信徒而言,《西藏度亡经》无疑是一把开启内心之门的钥匙,它教会人们如何从容面对死亡,做到心灵上的超脱,从而向死而生。

由于桑耶独特的魅力,每年都会吸引数不胜数的信徒不辞辛苦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朝拜这块心中的圣地。他们表达虔诚的方式有很多种,或者点上一盏酥油灯;或者跟着人流围绕寺院转一圈;或者为佛像贴上一层金粉等等。

桑耶寺,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出新姿,向世人展示着独有的风采。

文章来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佛教文化传真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mfojiao.com/258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