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牧童形象是以现实生活作为基础的,在古代牛是劳作的主要生产力,也是孩童的忠实伴侣。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纯真的形象常被写入诗文、画入画中,这里分享八首古诗,做一次牧童。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诗人孤身行路,遇细雨纷纷,为排解愁绪,寻觅酒家,小牧童以“行动”为答复,余韵邈然,含蓄耐人寻味。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调皮天真,情态可爱。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引人喜爱。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牧童晚归休憩,吹笛嬉戏,笛声悠扬悦耳,躺在草地上欣赏月色,闲逸舒适、天然随意,自然放松的生活状态让人向往。
《牧童词》
【唐代】张籍
远牧牛,
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
令我不得戏垄头。
陂草多牛散行,
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
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
官家截尔头上角。
全诗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实则诗人通过牧童的口吻对朝廷进行讽刺。
《村行》
【五代】成彦雄
暧暧村烟暮,
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
吹笛寻山去。
一幅清净闲远的乡村风景图,跃然眼前,袅袅的炊烟,悠然自得的牧童,寥寥数语,勾画出优美的田园诗。
《牧童诗》
【宋代】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首诗为诗人七岁时所作,春风、青草和牧童、短笛、老牛和谐地融为一体,景色自然怡人,牧童悠然自得。后两句同样是抒情,用追名逐利的官场黑暗反衬乡村生活的自然美好。
《牧牛词》
【明代】高启
尔牛角弯环,
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
南亩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
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
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
但恐输租卖我牛。
这是一首描写牧童们共同放牧时喜悦心情的新乐府诗,全诗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牧童之间、人牛之间的相得之乐以及牧童对牛的深厚感情。诗末委婉曲折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牧童在牛背高歌,散漫,后又屏住呼吸,专注捕蝉,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调皮的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至于捕到没有?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言尽意未尽。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